对一群野生猕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非常普遍,并且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性性行为(SSB)已经进化,可能是灵长类动物繁殖的一个普遍特征。
这项研究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构成了对一个物种中雄性SSB的首次长期研究。他们的发现挑战了某些人认为SSB是非人类动物中罕见行为或仅仅是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产物的观点。
来自帝国理工学院乔治娜梅斯地球生命中心的第一作者杰克逊克莱夫表示:“我们发现大多数雄性在行为上表现出双性恋倾向,而同性行为的差异是可以遗传的。”这表明这种行为可能具有进化基础;例如,我们还发现,相互支持的雄性在冲突中更可能互相支持——这或许是同性性行为带来的众多社会效益之一。”
“因此,我们的研究表明,同性性行为在动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可以进化。我希望我们的结果能够激励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同性行为的起源
本文来自作者[一条小凝阳]投稿,不代表酷呀123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kuwan666.cn/life/202504-7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酷呀123的签约作者“一条小凝阳”!
希望本篇文章《研究发现猕猴中普遍存在可遗传的同性性行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酷呀123]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对一群野生猕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非常普遍,并且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